时 间:2013/4/8
“花炮企业如何突破困境?系列文章分享之二”:
花炮之痛与花炮之美:是甘当替罪羊还是争做吉祥鸟?
----花炮、精神、创新与传统
(李仕飞 MPA硕士、烟花工艺美术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要说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属花炮环保和安全,在媒体一片指责声中,花炮犹如一个柔弱的孩子般充满了委屈的泪水,从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走得很艰难,但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铸造功不可没,为了更加理性地看待花炮和这个民族的精神传承,现将本人的一些观点分享如下:
一、花炮产业之苦、之害、之痛
在2012年大年之前,由于河南塌桥事件最后的定论含糊不清,似乎所有的罪责都在烟花上,造成了全国媒体口诛笔伐。北方某些城市的雾霾天气也是一样的道理,烟花爆竹年年都放,只在今年被发现造成了雾霾天气;烟花爆竹不放的时候,难道这些城市的雾霾天气就消失了吗?再说,据了解南方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在这个春节期间并没有因为舆论而少放花炮。雾霾天气是一个多方原因造成的现象,应该理性分析、系统设计、综合治理。
如果说烟花之苦,苦在冤屈,那么对于烟花之害,我们应当肯定几代花炮人为克服危害而作出的卓越努力,从游击队似的民房生产到专门建造厂房生产,从工厂化改造到机械化推进,从原始的粗放式管理到信息化控制,现在浏阳等主产区的生产环节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为减少因不正当燃放方法而造成事故的情况,各地管理部门和经销公司都进行了大量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据了解,今年春节大部分地区的燃放事故率都大幅度下降。
当然,我们为花炮喊冤和正名的同时,也别忘了提醒一下所有花炮人,我们是该又一次深度地痛定思痛的时候了,现在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我们要拿出行动让高层管理部门充满信心,更要拿出举措让天底下大部分消费者放得下心,还要不断创新创意引导青年人如何从其他游戏等娱乐中分出心思来恋上烟花,这些才是花炮的未来希望和战略要点,也是当下就需要付诸行动的根本压力和动力源泉。
二、文化精神之危、之利、之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很多的文明传统被国外拿去当作了宝典,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得以快速地增长,但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同步。我们对待传统一直以来都很容易犯一个极端主义的错误,要么就全盘肯定,要么就全盘否定,历史的教训是另一面镜子,正如某位专家博客中讲到的,20年代末,国民政府时期,当局想取消春节严禁烟花,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发现民间还是照样过节,于是又恢复了春节;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时期,春节不准放假不准放炮不准烧香拜佛,到70年代中期,还是恢复了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10多年前,很多城市管理部门明令禁放烟花,但民间特别是农村还是照样燃放烟花过大年,于是很多城市又改禁为限,逐步恢复了烟花爆竹燃放习俗。实践证明,群众是无法暂停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群众也需要安全、环保、文化、精神等各层面的心理满足,我们片面禁止只会对民众文化精神与信仰带来危机。
今天,我们提出文化强国的口号,是下一步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发展之必需。一个民族的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一个人对过去的回忆就是对内心灵魂的审视,对节日的惦记就是对亲情的眷顾。我们脑海里经常会回忆过去过年多么有趣的情景:爸爸买来很多很多的烟花带领一群娃娃兵们兴高采烈地燃放;走在乡间的路上,一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就会升腾起一种对亲情的珍重。同时,从目前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现状来分析,由于前几年的大量投入,现如今很难再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出口也受到了欧美国家经济危机和本国劳动力成本增大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很难保持以前的绝对优势,国家应该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上做文章,除了尽快完善国民保障机制和有序推动小城镇化建设外,促进文化旅游、软性服务经济等第三产业发展应当成为重要举措。烟花爆竹作为源于传统、驰名中外的文化产品应当毫无疑问地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和旅游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如何让花炮成为国民文化精神寄托的吉祥鸟
面对舆论的压力,我们除了澄清事实和紧急应对外,更需要真正地反省,努力追求本质安全与环保,社会各方应当多措并举推动花炮产品成为国民文化精神寄托的吉祥之鸟。
1、花炮生产企业要创新改良。 打铁还需自身硬,花炮生产企业要围绕安全和环保,将每一个小的改良点打造成企业的品牌特色。围绕文化与创意,展开大胆创新,让消费者欣赏到更美的烟花;企业要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品牌定位,并特别注重农村市场的深度开发,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打造专业的营销队伍,改进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标准认证,对质量检验过程进行记录备案,从材料入库到车间检查,再到成品出库检验等都要严格控制;要像家具行业那样加强市场终端店长和导购员的培训,并利用区域经理再抓好基层营销员的二次培训;要提振信心与经销商共渡难关,采取兼并、控股、承包合作等方式整合优势的渠道资源。
2、主产区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特别是湘赣地区的花炮主管部门要率先垂范重奖安全环节机械和环保材料研发项目,要积极推动专业化生产,淘汰散、小、乱、差企业,要联合作战严抓质量监管和打架维权。 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的思想观念教育工作,既要引导其树立产业信心,又要提醒其增强危机意识,自觉配合好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3、各级政府要理性对待。从意识上要认识到片面禁放只是一种懒政表现,况且也会法不责众,一线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适时情况分类管理,参照国外经验遇到特殊天气可以发布倡导限放花炮的通知,遇到良好天气则引导市民安全燃放,并及时向市民公告,以获取公众理解。同时,要对烟花爆竹的经营环节进行严控,像四年前整治药品市场那样重拳出击,对于假冒伪劣和违反政策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惩。
4、经销商零售店要担当重任。很多的安全事故都源于不正当的燃放方法,经营环节的营销员要将安全文明燃放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做到位。同时,为了消化库存和开拓市场,要与生产商一起精耕细作做营销工作,以差异定位、良好质量和优质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5、花炮爱好者要自发行动。全国各地的花炮爱好者要像国外一样组建自发的志愿组织,经常性地开展类似主产区浏阳“花炮创新沙龙”一样的“花炮美学交流会”,宣传正确和文明的燃放知识,引导人们提高对烟花的美学欣赏水平。
6、消费者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看待花炮的安全与环保问题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烟花之美值得每一个人去爱,烟花的瞬间绽放过程就如同人生的短暂旅程,既精彩又耐人寻味,在尽情燃放花炮享受天伦之乐时也要保持理性,注意安全与文明。
于2013年2月16日